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,以下5条关于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本文目录
抱残守缺的意思如下:
一、基本解释
抱住残缺的东西,不肯放弃。比喻因循守旧,不愿接受新事物。
(清)江藩《汉学师承记,顾炎武》:“二君以瑰异之质,负经世之才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,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。”
二、详细解释
1、解释: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进。
2、出自:参见“保残守缺”。
3、示例:这些似乎都是~,汇集众说而成。 朱自清《经典常谈,周易第二》
4、语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人守旧,不肯接受新事物。
例句:
1、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抱残守缺的旧生活里。
2、开心并非是指事事完美无缺,而是你不再抱残守缺。
3、保持传统并非意味着抱残守缺或冥顽不化。
4、传统主义未必意味着一味抱残守缺。
5、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,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。
6、为了求新求变,从今以后,大家要抛弃抱残守缺的观念,努力开创新机。
7、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,就不能很好地投身改革的大潮。
8、失败并不行怕,但抱残守缺大概是致命的。
9、不接受外界事物,抱残守缺,敝帚千金,就会忘记创造。
10、不竞赛,就容易抱残守缺,敝帚千金,而忘记创造。
固守己见,因循残缺。指人思想保守,不思进取。
出自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犹欲抱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。”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“抱残守缺”。
成语寓意
接受指正人们缺点的话,便是自我的一种进步,否则,不是固步自封,便是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。明知《左传》一批古籍的想想内容和意义,五经博士却因掩饰自己的知识的贫乏而拒绝参与研究,被严明指正后还怒羞成怒加害于人。成语告诉人们,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语顺于行。大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,一生会不断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,但是却可以知错能改,去做一个越来越完美的人!
抱残守缺的意思是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;形容思想守旧,不肯接受新事物,含贬义
刘歆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,沛(今江苏省沛县)人。他是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,是目录学家、天文学家。他继承父业,总校群书,撰成《七略》,包括辑略(总论)、六艺略、诸子略、诗赋略、兵书略、术数略和方技略。
它的主要内容保存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,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。曾任黄门郎(内廷侍从官)。王莽执政时期,立古文经博士,刘歆任国师。 刘歆在校勘典籍过程中,阅读大量秘藏古籍,从中发现一本古文《春秋左氏传》,他特别感兴趣。经过深入的研究,他认为,《左传》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,于是建议为《左传》等古籍设立学官。
汉哀帝(刘欣)知道这件事以后,就让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研究《左传》等一批古书的思想内容和意义。但博士既不同意为《左传》设立学官,又不肯讨论研究这件事。刘歆对此非常气愤,他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,提出了尖锐的批评。
刘歆在公文中指出,这些博士孤陋寡闻,不学无术,他们害怕别人识破自己的私意,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,所以宁愿因循守旧,抱残守缺,而不肯研讨新的学问。由于刘歆的言辞激烈辛辣,击中了博士们的要害和痛处,因此遭到博士们的怨恨和诽谤,得罪了执政大臣。后来刘歆请求远离朝廷,到地方做个小官。后因为密谋杀王莽一事泄露,自杀身死。
- 编号 : 1848
- 成语 : 保残守缺
- 注音 : ㄅㄠˇ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
- 汉语拼音 : bǎo cán shǒu quē
- 参考词语 : 抱残守缺
- 释义 : 义参「抱残守缺」。见「抱残守缺」条。 Emoji符号 : ️ (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“保残守缺”对应Emoji表情符号“️”,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️、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,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,点击Emoji符号"️"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《EmojiAll表情词典》中更详细的介绍。)
宋体矢量字库:
楷体矢量字库:
- 典故说明 : 此处所列为「抱残守缺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抱残守缺」原作「保残守缺」。刘歆,字子骏,为汉代学者,继父业,整理六艺群书,编成《七略》。对经籍目录学具卓越贡献,为中国目录学之始。哀帝时,刘歆建议古文经传立于学官,博士、朝臣反对,于是他致书太常博士,极力陈述自己的主张说:几经朝代兴迭,战火洗礼,导致现今流传的经文内容残缺脱落、错误很多。我朝开朝以来陆续发现如《古文尚书》、《逸礼》、《左氏春秋》等用古文写的经书,应该以古文为根据,改正今文的错误,如果还想固守残破不全的经文,怀著害怕蒙受个人损失的私心,没有服从真理和勇于改正的公心,或是因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,只知附和他人,随口议论是非,难道不可悲吗?后来「抱残守缺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进变通。
- 典源 : 此处所列为「抱残守缺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汉.刘歆〈移书让太常博士〉(据《汉书.卷三六.楚元王传》引)及鲁恭王坏孔子宅,欲以为宫,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,《逸礼》有三十九,《书》十六篇。天汉之后,孔安国献之,遭巫蛊仓卒之难,未及施行。及《春秋》左氏丘明所修,皆古文旧书,多者二十余通,臧于秘府,伏而未发。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,稍离其真,乃陈发秘臧,校理旧文,得此三事,以考学官所传,经或脱简,传或间编。传问民间,则有鲁国(柏) 〔桓〕公、赵国贯公、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,抑而未施。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,士君子之所嗟痛也。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,苟因陋就寡,分文析字,烦言碎辞,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。信口说而背传记,是末师而非往古,至于国家将有大事,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,则幽冥而莫知其原。犹欲保残守缺,挟1>恐见破之私意,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,或怀妒嫉,不考情实,雷同相从,随声是非,抑此三学,以《尚书》为备,谓左氏为不传《春秋》,岂不哀哉! 〔注解〕 (1)挟:怀著。
- 书证 : 01.《汉书.卷三六.楚元王传》引汉.刘歆〈移书让太常博士〉:「犹欲保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。」(源) 02.清.顾炎武〈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〉:「两汉而下,维多保残守缺之人,六经所传,未有继往开来之哲。」
-
“保”字开头的成语
- 保残守缺
- 保残守阙
-
“缺”字结尾的成语
- 抱残守缺
- 保残守缺
- 守残保缺
- 补残守缺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保残守缺。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保残守缺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保, 残, 守, 缺。
用户留言暂无留言
名称 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标签,请不要带链接。 邮件 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系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 正文 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标签,请不要带链接。
抱残守缺
【拼音】:
[bào cán shǒu quē]
【解释】:
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进。也指保存价值较低或与当前社会脱节的习俗。
【出处】:
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犹欲抱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
这些似乎都是~,汇集众说而成。
【成语典故】:
这句成语初作“保残守缺”,见于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犹欲保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。”
西汉时,有一个叫刘歆的人,字子骏,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,曾拜为黄门郎(内廷侍从官)。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,进行学术研究。在校勘工作中,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,发现了一本古文《春秋左氏传》,爱不释手。经过研究,刘歆认为,《左传》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,便建议为《左传》等古籍建立学官。汉哀帝(刘欣)知道此事后,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《左传》等一批古书的义理。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《左传》等建立学官,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。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,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,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。
刘歆的信中写到:这些博士不学无术,孤陋寡闻,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,没有服从真理的'公心,所以抱残守缺,因循守旧,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。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,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。后来,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。
根据这个故事,后人引伸出了“抱残守缺”这句成语,原意为守住陈旧、残破的东西,不肯放弃。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,不肯接受新事物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」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,越短越好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wenxue/39107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
标签: 抱残守缺的意思是什么 越短越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