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过犹而不及」过犹不及形容什么人

niaoge 22 0

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过犹而不及,以下5条关于过犹而不及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
本文目录

从前有个愚蠢的人,到朋友家做客,和主人一起吃饭,嫌弃食物淡而无味。主人听到之后,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。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,于是自言自语说:“菜之所以味道鲜美,是有了盐的缘故。很少就如此,何况量多的时候呢?”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,就不吃菜只吃盐。吃过之后味觉败坏,反而成为他的祸患。

原文:昔有愚人,至于他家。主人与食,嫌淡无味。主人闻已,更为益盐。既得盐美,便自念言:“所以美者,缘有盐故。少有尚尔,况复多也?”愚人无智,便空食盐。食已口爽,反为其患。

启示

1、任何事情都要有个“度”,过与不及都不合度,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,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。

2、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,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,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,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。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,就变成了谬误。所以,凡事均有度,过犹不及。

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
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《论语·先进》出自《论语》,共有26章,主要说明了“过犹不及”的中庸思想,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,以及孔子对待鬼神、生死问题的态度。最后一章里,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,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。

成语故事:

曾子是孔子的学生,他为人处世谨慎恭敬,有孝子的美名。  一次,曾子和父亲在地里除草,不小心锄断了庄稼。父亲很生气,举起农具就敲打他的背。曾子被打倒在地,一时不省人事,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。

他苏醒过来后不仅没有生气,反而高兴地站起来,对父亲说:“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,您用力教训我是对的,请不要生我的气。”接着他回到房内,弹琴歌唱,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无事。

孔子听说这件事后,认为曾子做得有些过分了,于是告诉学生说:“曾子如果来了,不要让他进来。” 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,派人来向孔子解释。孔子说:“你没有听说舜的故事吗,舜侍奉父亲瞽叟非常殷勤周到,父亲让舜做事,他很快就会到父亲身边来;但如果父亲想找机会杀死他,他就从来没让父亲找到过。

父亲拿鞭子打他,他就忍受惩罚,但如果拿拐杖打他,他就逃走。所以瞽叟没有犯不守父亲本分的过错,舜也没有失去淳厚、美好的孝德。曾子不顾身体状况让父亲暴打,死也不躲避。

假如自己死去,就把父亲陷于不义,与不孝相比,哪个重要呢,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,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。” 曾子听到这话后说:“我犯了大罪啊!”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。

过犹不及

【注音】guò yóu bù jí

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。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,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。子贡又问,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,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。

【出处】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《论语·先进》

【解释】过:过分;犹:象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强调言行恰如其分

【相近词】过为己甚

【相反词】恰如其分、恰到好处

【灯谜】未遂罪

【英文】goingtoofarisasbadasnotgoingfarenough

过犹不及造句

1、他认为,财务报告如果过于复杂则过犹不及,应化繁为简。他说: “我并不希望我们有100条的修改建议,我认为有10或12条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就足够了。”

2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,过犹不及,一样会误事的。

3、但凡事都会有过犹不及的'风险,带来反效果。假如市民大众都以为但凡货币银行或金融遇上甚么问题,央行必能即时救御,化险为夷,那他们失望的机会将会很大。

4、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结果过犹不及,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。

5、但是,要知道过犹不及,否则就令人厌恶了。

6、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,一大功绩,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。

7、可惜的是,当我们体内这片“土地”不再贫瘠而是富庶地像个超级市场的时候,细菌们还在拼命地工作,结果只能是过犹不及。

8、对您的问题为什么不将所有的东西都看作是服务,甚至是与仲介器和适配器相关联的转换的回答的最后一点是:简单的回答超出了“过犹不及”这一事实。

9、攻略:鼠标单击洋酒或冰或柠檬,再按住左下角那个按钮把东西加到杯子里,加好之后,按住中间那个按钮,就会摇,不要摇太凶哦,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,太凶的结果嘛,自己看吧,嘻嘻摇完酒就调好了,再按第三个按钮把酒倒出来,最后就可以点酒杯把酒喝了,翘辫子的可能性很大哦!

10、太多了反有害;过犹不及。

11、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,过犹不及,于事无益。

12、减肥要适可而止,过犹不及,对健康有害。

13、奶油在早餐是金、午餐是银、晚餐是铅,过犹不及。

14、这时的基本原则是:不要改变承包商的计划,除非计划的确有问题或成本过高(比如,俗话说:过犹不及) 。

15、明明只能跑二垒的安打,他偏偏要冲三垒,过犹不及,当然被刺杀出局。

编号 1427 成语 过犹不及 注音 ㄍㄨㄛˋ ㄧㄡˊ ㄅㄨˋ ㄐㄧˊ 汉语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释义 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;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

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。

典源 《论语.先进》子贡1>问:「师2>与商3>也,孰贤4>?」子曰:「师也,过5>;商也,不及6>。」

曰:「然则师愈7>与8>?」子曰:「过犹不及。」

〔注解〕(1)子贡:端木赐(西元前520∼前?),字子贡,春秋卫国人。

孔子弟子。

善于经商,有口才,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,料事多中。

(2)师:颛孙师(西元前503∼?),字子张,春秋陈国人。

孔子弟子。

资质宽冲,博接从容,然不务立于仁义之行,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。

(3)商:卜商(西元前507∼前400),字子夏,春秋时卫国人。

孔子弟子,擅长文学。

孔门《诗》学,由子夏五传而至荀卿。

荀卿授浮丘伯,为鲁诗之祖;复授毛亨,为毛诗之祖。

又《春秋》公、谷二传,皆传自子夏。

孔子殁后,子夏讲学于西河,魏文侯师事之。

(4)孰贤:谁比较贤明。

(5)过:超出、过分。

(6)不及:不足、不够。

(7)愈:胜过、比较贤明。

(8)与:音ㄩˊ,疑问语气词。

同「欤」。

典故说明 「过犹不及」的意思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。

这句话出自《论语.先进》篇,子贡问孔子:「子张和子夏谁比较贤明?」孔子答说:「子张做事过分了些,子夏却有所不及。」

子贡接着问:「那么子张比较贤明吗?」孔子说:「过分和不及,同样的不好。」

孔子认为谨守「中庸之道」才是最适合的。

后来「过犹不及」被用来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

书证 01.《论语.先进》:「子贡问:『师与商也,孰贤?』子曰:『师也,过;商也,不及。

』曰:『然则师愈与?』子曰:『过犹不及。

』」(源)02.《荀子.王霸》:「既能治近,又务治远;既能治明,又务见幽;既能当一,又务正百;是过者也。

过,犹不及也。

辟之是犹立直木,而求其景之枉也。」

03.汉.贾谊《新书.卷六.容经》:「子路见孔子之背,磬折举褎,曰:『唯由也见。

』孔子闻之,曰:『由也,何以遗亡也。

』故过犹不及,有余犹不足也。」

04.唐.韩愈〈改葬服议〉:「俭之与奢,则俭固愈于奢矣。

虽然,未若合礼之为懿也;过犹不及。」

05.《镜花缘》第一四回:「据老夫看来,这是『过犹不及』。

大约两耳过长,反觉没用。」

06.《三侠五义》第七七回:「你我读书人,待人接物,理宜从权达变,不过随遇而安,行云流水。

过犹不及,其病一也。

兄台岂不失于中道乎?」 用法说明 【语义说明】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;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
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处事不当」的表述上。

【例句】<01>减肥要适可而止,过犹不及,对健康有害。

<02>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,过犹不及,于事无益。

<03>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,过犹不及,一样会误事的。

<04>明明只能跑二垒的安打,他偏偏要冲三垒,过犹不及,当然被刺杀出局。

<05>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结果过犹不及,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。

近义词:

反义词: 恰如其分,恰到好处 辨识 参考语词

    成语: 过犹不及 成语简解 编号 : 1428 成语 : 过犹不及 注音 : ㄍㄨㄛˋ |ㄡˊ ㄅㄨˋ ㄐ|ˊ 汉语拼音 : guò yóu bù jí 反义 : 恰如其分 , 恰到好处 释义 : 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;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。 Emoji符号 : ‍️及 (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“过犹不及”对应Emoji表情符号“‍️”,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‍️、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,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,点击Emoji符号"‍️"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《EmojiAll表情词典》中更详细的介绍。)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: 「过犹不及」的意思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.先进》篇,子贡问孔子:「子张和子夏谁比较贤明?」孔子答说:「子张做事过分了些,子夏却有所不及。」子贡接着问:「那么子张比较贤明吗?」孔子说:「过分和不及,同样的不好。」孔子认为谨守「 中庸之道 」才是最适合的。后来「过犹不及」被用来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 典源 : 《论语.先进》子贡1>问:「师2>与商3>也,孰贤4>?」子曰:「师也,过5>;商也,不及6>。」曰:「然则师愈7>与8>?」子曰:「过犹不及。」 〔注解〕 (1)子贡:端木赐(西元前520∼前?),字子贡,春秋卫国人。孔子弟子。善于经商,有口才,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,料事多中。 (2)师:颛孙师(西元前503∼?),字子张,春秋陈国人。孔子弟子。资质宽冲,博接从容,然不务立于仁义之行,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。 (3)商:卜商(西元前507∼前400),字子夏,春秋时卫国人。孔子弟子,擅长文学。孔门《诗》学,由子夏五传而至荀卿。荀卿授浮丘伯,为鲁诗之祖;复授毛亨,为毛诗之祖。又《春秋》公、谷二传,皆传自子夏。孔子殁后,子夏讲学于西河,魏文侯师事之。 (4)孰贤:谁比较贤明。 (5)过:超出、过分。 (6)不及:不足、不够。 (7)愈:胜过、比较贤明。 (8)与:音ㄩˊ,疑问语气词。同「欤」。 书证 : 01.《论语.先进》:「子贡问:『师与商也,孰贤?』子曰:『师也,过;商也,不及。』曰:『然则师愈与?』子曰:『过犹不及。』」(源) 02.《荀子.王霸》:「既能治近,又务治远;既能治明,又务见幽;既能当一,又务正百;是过者也。过,犹不及也。辟之是犹立直木,而求其景之枉也。」 03.汉.贾谊《新书.卷六.容经》:「子路见孔子之背,磬折举褎,曰:『唯由也见。』孔子闻之,曰:『由也,何以遗亡也。』故过犹不及,有余犹不足也。」 04.唐.韩愈〈改葬服议〉:「俭之与奢,则俭固愈于奢矣。虽然,未若合礼之为懿也;过犹不及。」 05.《镜花缘.第一四回》:「据老夫看来,这是『过犹不及』。大约两耳过长,反觉没用。」 06.《三侠五义.第七七回》:「你我读书人,待人接物,理宜从权达变,不过随遇而安,行云流水。过犹不及,其病一也。兄台岂不失于中道乎?」 用法说明 : 【语义说明】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,皆不妥当;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。 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处事不当」的表述上。 【例句】 <01>减肥要适可而止,过犹不及,对健康有害。 <02>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,过犹不及,于事无益。 <03>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,过犹不及,一样会误事的。 <04>明明只能跑二垒的安打,他偏偏要冲三垒,过犹不及,当然被刺杀出局。 <05>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结果过犹不及,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。 成语接龙

    “过”字结尾的成语

    “过”字开头的成语

    “及”字结尾的成语

    参考《国语辞典》中的成语:过犹不及。

    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过犹不及。

    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过犹不及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    过, 犹, 不, 及。

     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过犹而不及」过犹不及形容什么人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miaozhao/38584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

      标签: 过犹而不及 过犹不及形容什么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