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,以下5条关于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本文目录
《曾子杀猪》是一篇古文,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。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,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。待人要真诚,不能欺骗别人,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。下面是我整理的《曾子杀猪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作品原文
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“汝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妻止之曰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。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”遂烹彘也。 选自战国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注释
1.曾子(前505~前432):曾参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(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),孔子的弟子,字子舆,被尊称为曾子。性情沉静,举止稳重,为人谨慎,待人谦恭,以孝著称。曾提出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的主张和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修养方法。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《大学》是他的作品。
2.彘(zhì):猪。
3.适:往。适市回:从集市上回来。
4.戏:开玩笑。
5.非与戏:不 可以开玩笑
6.待:依赖。
7.子:这里是第二 的法定您”的意思。
8.而:则,就。
9.非所以成教也: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啊!
10.之:到。
11烹(pēng): 烹饪,煮。
12.是:这。
13.反:同“返”,返回。
14.顾反:等到回来。
15.特:只、仅、独、不过。
16.女:女同汝1.你的意思 2.姓
17.杀:宰。
18.曾子之妻之市: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。之,前一个作助词"的",后一个作动词"去"。市,集市。
19.欲:想要。
20.止:阻止。
21.遂:于是,就。
22.有知:懂事。
作品译文
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,她的孩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哭。他的母亲说:“你先回去,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。”妻子从集市上回来,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。他的妻子阻止他说:“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。”曾子说:“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。儿子什么都不懂,他只学习父母的,听从父母的教导。现在你欺骗了他,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。母亲欺骗儿子,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,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。”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。
启示
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。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,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,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。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,他用自己的`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,别看杀了一头猪,眼前利益受损,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,大有好处。
作品鉴赏
寓意
不论在教育子女,还是做人,要注意言传身教,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,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,不能说谎。要做到言必行,行必果.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.
启示
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,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,我们的父母也应学习曾子的教育方式,以切实的做法证实说法
曾子简介
曾子(前505~前436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(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)。生于公元前505年(周敬王十五年,鲁定公五年),死于公元前435年(周考王五年,鲁悼公三十二年),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他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积极推行儒家主张,传播儒家思想。
拓展内容:曾子杀猪古诗阅读答案
【原文】
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“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妻止之曰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智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。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”遂烹彘也。(《韩非子。外储说左上》)
【译文】
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。有一次,曾子的妻子要上街,儿子哭闹着要跟去,妻子就哄他说:“你在家等我,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”。孩子信以为真。妻子回来,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,赶忙阻拦说;“你怎么,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?我原是哄他的”。曾子认真地说:“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?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,我们说了不算数,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”。他果真把猪杀了。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,为后世传颂。
曾子杀猪阅读练习题:
1、“曾子之妻之市”里的'俩“之”什么意思。
2、“妻止之曰”里的“止”什么意思?
3、“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”什么意思?
曾子杀猪阅读答案
1、曾子之妻之市:第一个“之”是“的”,第二个是“前往,去”
2、妻止之曰:“止”是“阻止”
3、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: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骗人呀
做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
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
在首段————总领全文、首尾呼应、设置悬念,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为下文做铺垫、与下文进行对比,反衬出……
概括某段大意
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,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,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,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,即所谓的中心句(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,个别也有在段中的)。如果没有中心句的,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,自己总结概括。
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
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、目的。它是通过文章的字、词、段、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。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,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、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,也可以从审题、文章的开头、结尾、重点段、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。
阅读理解如何审清题意
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,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,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,回读原文,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。找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。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,和哪些语句有关。联系上下文,抓住关键词句。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,认真揣摩上下文意,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,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。
最后分析综合,顺藤摘瓜。结合试题(顺藤)找到相关的关键段、句,深入理解文章,分析综合,归纳出答案(摘瓜)。
题主,我嘅翻译如下: 曾子的妻子往市场去,她的儿子哭着要跟随。她便对儿子说:「你现在回来,我回来后,便杀猪煮肉来给你吃。」曾子的妻子刚从市场回来,曾子便想捕猪杀掉来煮肉。曾子的妻子便阻止他说:「这只是和小孩子的开玩笑罢了。」曾子便说:「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。小孩子还没知道对错,要从父母身上学习,还要听从父母的教导。现在你欺骗他,便是教儿子欺骗别人。作为母亲的欺骗儿子,让儿子不信任母亲,这样是不能教导孩子的。」于是,便煮猪肉给儿子吃。 **希望对题主有帮助,并请唔好移除问题** 2011-03-18 10:10:29 补充: 对唔住,上面开头冇几耐𠮶句「你现在回来」打错咗,正确系「你现在回去」。 2011-03-18 21:21:02 补充: 楼下𠮶位网友,阁下嘅译文系明显抄袭我嘅回答嘅。请阁下唔好再抄袭我嘅回答,唔该晒!
参考: 喵肯兄
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「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」 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,妻止之曰:「特与婴儿戏耳。」曾子曰:「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,听父母之教。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。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以成教也。」遂烹彘也。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在《曾子杀猪》中运用一则生活事例,深刻说明了父母身教的重要。文中的曾子,又叫曾参,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。他曾拜孔子为师,深受孔子的教导,勤奋好学,不但学问高,而且为人非常诚实,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。 话说有一天,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,儿子哭着要跟母亲一块儿去。于是,她便哄儿子说:「你先回家,等一会儿我回来杀头猪给你吃。」 曾子的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,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了。妻子马上阻止他说:「刚才不过是跟孩子开开玩笑罢了。」曾子说:「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!小孩不懂事,一切要靠父母引导,你欺骗他,等于是教他骗人,做母亲的欺骗儿子,儿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,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。」于是,曾子杀了一头猪烹煮给儿子吃
曾子的妻子去市场
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
妻子说:「待我回来
我为你杀猪食(当时不能常吃猪肉).」妻子从市场回来
曾子准备捉猪来杀
妻子阻止:「和小孩开玩笑罢了.」曾子说:「儿子不是和你开玩笑
儿子不是没智慧的
向父母学习
听父母的话.你现在欺骗他
等于教他欺骗.母亲欺骗儿子
儿子因而不信自已的母亲
不是成功教育.」于是把猪煮了.
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,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。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:“你先回去,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。”
妻子从集市上回来,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。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:“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。”
曾子说:“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。儿子什么都不懂,他只学习父母的,听从父母的教导。现在你欺骗了他,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。
母亲欺骗儿子,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,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。”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。
扩展资料:
1、出处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2、作者
韩非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(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)人,法家代表人物,杰出的思想家、哲学家和散文家。韩王之子,荀子学生,李斯同门师兄。
3、寓意
不论在教育子女,还是做人,要注意言传身教,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,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,不能说谎。要做到言必信,行必果.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。
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,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,我们的父母也应学习曾子的教育方式,以切实的做法证实说法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曾子杀彘
曾子杀彘》翻译如下: 曾子的妻子去赶集,她的儿子在她后面,边走边哭。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:“你先回家,等我回来,杀猪给你吃。 ”不久之后,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,看到曾子正在抓猪,并想将这只猪宰杀。
扩展资料:
1、出处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2、作者
韩非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(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)人,法家代表人物,杰出的思想家、哲学家和散文家。韩王之子,荀子学生,李斯同门师兄。
3、寓意
不论在教育子女,还是做人,要注意言传身教,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,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,不能说谎。要做到言必信,行必果.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。
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,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,我们的父母也应学习曾子的教育方式,以切实的做法证实说法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曾子杀彘
《曾子杀猪》是一篇古文,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。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,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文言文《曾子杀彘》翻译及分析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曾子,又叫曾参,春秋时期鲁国人,是孔子的弟子。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, 事后,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。“曾子杀彘”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,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,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。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,诚实待人。
曾子之妻之市①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“女(汝)还,顾反为女杀彘(zhì)②。”妻适市来③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妻止之曰:“特④与婴儿戏耳⑤。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之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待父母而学者也⑦,听父母之教。今子欺之⑧,是教子欺也。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⑨,非所以成教也⑩。”遂烹彘⑾也。注释
①曾子(前505~前432):曾参,春秋末年鲁国人.孔子的'弟子,字子舆,被尊称为曾子.性情沉静,举止稳重,为人谨慎,待人谦恭,以孝著称.曾提出"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"的主张和"吾日三省吾身"的修养方法.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《大学》是他的作品。
②彘(zhì):猪。
③适:往,适市来:去集市上回来。
④特:不过,只是。
⑤戏耳:开玩笑罢了。
⑥非与戏:不可同他开玩笑。戏:开玩笑。他:孩子
⑦待:依赖。
⑧子:你,对对方的尊称。
⑨而:则,就。
⑩非所以成教也: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。
⑾烹(pēng):煮。
译文
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,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。他的母亲对他说:“你先回家呆着,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。”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,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。她就劝止说:“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。”曾子说:“妻子,这可不能开玩笑啊!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,要向父母亲学习,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。现在你欺骗他,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!母亲欺骗儿子,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,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。”于是把猪杀了,煮后吃了。
赏析
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,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,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、影响后代。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,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,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,然后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。
反思
教育儿童言行一致,家长不能信口开河,有言必信。只有言传身教,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。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,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,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、影响后代。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,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,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,然后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。
曾子简介
曾子(前505~前436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(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)。生于公元前505年(周敬王十五年,鲁定公五年),死于公元前435年(周考王五年,鲁悼公三十二年),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他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积极推行儒家主张,传播儒家思想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」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之的翻译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licai/37697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