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们一起探讨闻过则喜下一句,以下5条关于闻过则喜下一句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本文目录
闻过则喜应该来说是没有下一句的,但根据它的出处可以接闻善则拜。闻过则喜出自《孟子》: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,则喜。禹闻善言,则拜。大舜有大焉: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;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,无非取于人者。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,孟子说:“子路,别人指出他的过错,他就高兴。禹,听到善言,就拜谢。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,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,抛弃缺点,学人长处,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。舜从当农夫、陶工、渔夫,直到成为天子,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。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,这又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。所以,君子没有比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更好的了。”
闻过则喜的意思
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闻过则喜近反义词
近义:严于律己、改过自新、洗心革面、从善如流、知错就改、从谏如流、知过必改
反义:讳疾忌医、文过饰非、怙恶不悛、文过
孟子曰:“古之君子,过则改之;今之君子,过则顺之。古之君子,其过也如日月之食,民皆见之。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岂徒顺之,又从为之辞!
“故其闻过则喜,知过不讳,改过不惮。” ——宋·陆九渊《与傅全美书》
大意: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高兴,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,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。
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谦虚的人,孟子曾夸奖他说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,则喜。”
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用这一典故,扩充了关于知过必改的含义,提出了三层意思。
1、不怕人指出错误
2、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,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
3、坚决地改正错误。
“不惮”两字很重要,是指不怕别人的议论,不怕丢面子,不怕改过的困难。做到这三点,就会不断完善自己。
闻过则喜是一个成语,没有下一句。
闻过则喜【wén guò zé xǐ】
基本释义: 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禹闻善言则拜。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。”
白话译文:子路,别人指出他的过错,他就很高兴。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,就给人家敬礼。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: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。
扩展资料:
成语典故:
春秋时期,有个人叫高缭,他为人谨慎,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,从来没有犯过错,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晏子说:“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,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,必须用墨斗来弹,用斧头来削,用刨子来刨,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,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,自己是看不到的。但是高缭呢,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,看见我的过错,却从来不说,这对我有什么好处?所以,我把他辞退了。”
可见,晏子喜欢人指出他的过失,他认为,指出上司的过失,是手下的责任,否则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,是毫无用处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闻过则喜下一句」闻过则喜的后半句是什么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cy/38632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
标签: 闻过则喜下一句 闻过则喜的后半句是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