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胁从不问」胁从不问

niaoge 50 0

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胁从不问,以下5条关于胁从不问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
本文目录

拼音: xié cóng bú wèn

完整的说法是“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[1]”,意思是主犯必定从重治罪,被胁迫跟着他人犯法的(从犯)可以不问罪。

应该是不管,不论,无论三个词的区别。

不管’’‘‘不论’’‘‘无论”都是连词,用法基本相同。它们可以连接分句,也可以连接句子成分。表示两者之间的无条件关系。

区别在于:

“不管”引出的词语往往是有选择性的,或者是列举出可供选择的并列的几项,或者是包含一个表示周遍性的疑问代词,后面不需要副词搭配,一般的说成“不管怎样”“不管好不好”;

“不论”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,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,下文多用“都、总”等副词跟它呼应。

“无论”后面带任指性的疑问代词或者选择性词语,表示在任何假设的条件下结果或者结论都一样,常常同“都”“也”“始终”“总”“一直”等副词搭配着用。

例如:

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胜利!

不论刮风还是下雨,都要坚持到胜利。

无论有多艰险,也要坚持到胜利!

协从不问,是“协从者不问”的省略,常和“首恶必办”连用,是一个时期国家对待犯罪者一种政策,目的是争取部分罪恶较轻的人。

请注意这里的“不问”,并非不追究任何责任,而是“不问罪”的省略,就是对不明不白跟着坏人干坏事的,不追究刑事责任,但还是要追究其经济责任、道德责任等。

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,在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同各种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,特别在肃反运动中,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“首恶者必办,胁从者不问,立功者受奖”的刑事政策,对胁从分子,总是根据具体情节给予宽大处理,争取他们立功赎罪、改过自新。建国以后,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》中更明确规定,对被反革命分子胁迫、欺骗,确非自愿实施反革命行为的胁从分子,得酌情从轻、减轻或者免予处刑。这一政策在对敌斗争中收到了分化瓦解敌人和改造罪犯的良好效果。

莫非是“胁从不问”?

取自: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!

意思是为首作恶的必须处理,被胁迫的从犯不予以追究,宽大处理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胁从不问」胁从不问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changshi/39061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

标签: 胁从不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