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投机倒把什么意思,以下5条关于投机倒把什么意思的见解希望能助您找到心仪的信息
本文目录
投机倒把引证于现代浩然《艳阳天》第47章:“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,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?”倒把,意思是指转手倒卖以牟暴利。
读音为 tóu jī dǎo bǎ,解释是投机:利用时机钻空子。利用时机,以囤积居奇、买空卖空、掺杂作假、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。
成语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意场合,相关近义词是投机取巧,反义词是生财有道。
扩展资料:
一、投机取巧
【解释】: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。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。
【出处】:现代陈毅《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》诗:“投机取巧最可耻!”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二、生财有道
【解释】: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,后指搞钱很有办法。
【出自】:西汉礼学家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”
白话文:“生财有大道:生产的人多,他吃的少,为他们的疾病,使用的的舒,财富就永远够了。”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投机倒把
投机倒把罪,是刑法中的一个历史(现没有此罪)罪名,顾名思义即是以买空卖空、囤积居奇、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的犯罪。"投机倒把"一词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七八十年代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,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配价,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,形成了特殊的"价格双轨制"为了惩治投机倒把的谋利行为,在《刑法》中设立了"投机倒把罪"。
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,投机倒把行为出现了明显分化,有的成为正常市场行为,有的则上升至更科学的法律规范,1997年3月,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将投机倒把罪除名,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,分别是合同诈骗罪,非法经营罪,强迫交易罪,倒卖车票、船票罪,非法转让、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。
根据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《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》规定,将“投机倒把”概列为11项:
1、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、物品的;
2、从零售商店或者其他渠道套购紧俏商品,就地加价倒卖的;
3、倒卖国家计划供应物资票证,倒卖发票、批件、许可证、执照、提货凭证、有价证券的;4、倒卖文物、金银(包括金银制品)、外汇的;
5、倒卖经济合同,利用经济合同或者其他手段骗买骗卖的;
6、制造、推销冒牌商品、假商品、劣质商品,坑害消费者,或者掺杂使假、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;
7、制造、销售、传播非法出版物(包括录音录像制品),获得非法利润的;
8、为投机倒把活动提供货源、支票、现金、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方便条件,或者代出证明、发票,代订合同的;
9、利用报销凭证弄虚作假,进行不正当经营的;
10、垄断货源、欺行霸市、哄抬物价、扰乱市场的;
11、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行为。
题库内容:
投机: 利用 时机 钻空子。利用时机,以囤积居奇、买空卖空、掺杂作假、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。
成语出处: 浩然 《艳阳天》第47章:“ 投机倒把 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,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?”
繁体写法: 投机倒把
注音: ㄊㄡˊ ㄐㄧ ㄉㄠˇ ㄅㄚˇ
投机倒把的近义词: 投机取巧 耍小聪明,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投机取巧最可耻
投机倒把的反义词: 生财有道 原义是指开发财源,管理财政有一定的原则,现在多用来形容善于经商或善于敛财。在形容善于敛财时,有贬义
成语语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感情.色彩: 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 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 当代成语
英语翻译: engage in speculation and profiteering <play the market>
俄语翻译: спекулировать <спекуляция> 其他翻译: <德>spekulations und schiebergeschǎfte betreiben
读音注意: 倒,不能读作“dào”。
写法注意: 倒,不能写作“捣”。
“投机倒把”解释:投机:利用时机钻空子。利用时机,以囤积居奇、买空卖空、掺杂作假、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。
投机倒把
【拼音】:tóu jī dǎo bǎ
造句:
1、在搞活市场经济过程中,一定要强调生财之道,不能搞投机倒把。
2、他是靠投机倒把发财的。
3、粮贩子看到市场上粮食紧张,趁机哄抬物价,大搞投机倒把活动。
4、亚洲金融危机中,投机倒把的人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。
5、对于不法商贩投机倒把,哄抬物价,扰乱市场的行为,工商部门必须从重从快查处。
投机倒把罪,是刑法中的一个历史(现没有此罪)罪名,顾名思义即是以买空卖空、囤积居奇、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的犯罪。"投机倒把"一词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七八十年代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,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配价,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,形成了特殊的"价格双轨制"为了惩治投机倒把的谋利行为,在《刑法》中设立了"投机倒把罪"。
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,投机倒把行为出现了明显分化,有的成为正常市场行为,有的则上升至更科学的法律规范,1997年3月,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将投机倒把罪除名,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,分别是合同诈骗罪,非法经营罪,强迫交易罪,倒卖车票、船票罪,非法转让、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。
根据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《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》规定,将“投机倒把”概列为11项:
1、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、物品的;
2、从零售商店或者其他渠道套购紧俏商品,就地加价倒卖的;
3、倒卖国家计划供应物资票证,倒卖发票、批件、许可证、执照、提货凭证、有价证券的;4、倒卖文物、金银(包括金银制品)、外汇的;
5、倒卖经济合同,利用经济合同或者其他手段骗买骗卖的;
6、制造、推销冒牌商品、假商品、劣质商品,坑害消费者,或者掺杂使假、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;
7、制造、销售、传播非法出版物(包括录音录像制品),获得非法利润的;
8、为投机倒把活动提供货源、支票、现金、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方便条件,或者代出证明、发票,代订合同的;
9、利用报销凭证弄虚作假,进行不正当经营的;
10、垄断货源、欺行霸市、哄抬物价、扰乱市场的;
11、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行为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,不知道阅读完《「投机倒把什么意思」投机倒把现在叫什么》后,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呢?想获取更多信息,请关注https://www.zckj360.com/changshi/37678.html,您的关注对我们是莫大的支持。